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被称为“鲜花战争”,是因为德军在吞并过程中几乎未遇抵抗,反而受到奥地利民众用鲜花的欢迎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我们来看一下来龙去脉。
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,战略位置重要,希特勒认为吞并奥地利能增强德国地缘政治优势,为进一步扩张打基础。奥地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源,吞并它可使德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,促进德国经济发展,增强战争潜力。
为了能够顺利吞并奥地利,希特勒运作了很长时间,从20世纪30年代初,希特勒就企图吞并奥地利,开始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。德国纳粹党在奥地利发展势力,组建奥地利纳粹党,制造恐怖活动和骚乱,为吞并制造借口。
贝博官方bb艾弗森到1938年2月,德国开始对奥地利施加压力,希特勒迫使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到德国会谈,强迫他任命纳粹分子担任要职。许士尼格原计划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奥地利命运,但在德国压力下被迫取消,奥地利纳粹党在德国支持下夺取政权,宣布奥地利并入德国,并组织了有利于吞并的“公民投票”,99%的人赞成合并。
1938年3月12日,德军越过德奥边境,进驻奥地利,基本未遇抵抗,奥地利的纳粹分子组织民众手捧鲜花,夹道欢迎。次日希特勒宣布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一个州,德奥两国正式合并。
德国能够顺利的吞并奥地利也有民族和历史因素,奥地利与德国同属日耳曼民族,历史上曾同属神圣罗马帝国,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族认同感,民众对德奥合并有一定的心理基础,很多人认为这是民族的统一。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,奥地利出现与德国合并的呼声。
从经济方面看,一战后奥地利经济遭受重创,面临诸多困难。而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有所复苏和发展,奥地利民众希望通过与德国合并来改善经济状况,提升生活水平。
还有外部绥靖因素,英法等国出于对战争的恐惧,对德国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,对德奥合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干预措施,只发表了一些软弱的抗议声明,使得希特勒的吞并行动更加顺利,客观上也让奥地利民众感到抵抗无用。
虽然苏联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,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,但因当时国际形势复杂,其呼吁未得到响应。
希特勒吞并奥地利,增强了德国实力和希特勒的野心,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限制,也使欧洲的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,进一步刺激了德国的扩张欲望,加速了二战的爆发。
2025-04-20 19:34:19
2025-04-20 21:26:57